當代著名山水畫家秦保家 中華志愿者雜志(記者:許順喜)他人生六十余載,其中與繪畫結緣五十余載,幾十年來筆耕不輟,潛心研習水墨藝術,酸甜苦辣盡在其中。他閑暇時遍訪太行山溝壑峽谷,寫生搜盡太行奇峰。多年來,以一種工匠精神抒發(fā)著對祖國山水的敬畏之情,以寫實的手法藝術地表現(xiàn)我國瑰麗的山川景色。他就是我國當代著名山水畫家、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秦保家。
秦保家在京接受中華志愿者雜志副主編許順喜專訪 秦保家,1954年出生于河南省安陽縣,曾在豫劇團擔任過美工,2002年在安陽縣文化館從事美術創(chuàng)作工作任副館長,后調任安陽市殷都區(qū)文聯(lián)副主席,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早期中美協(xié)會員和專業(yè)畫家之一,F(xiàn)任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殷墟書畫院院長、太行書畫院院長、北京宣和書畫藝術研究院副院長、河南省書畫院特聘畫家、太行中國畫協(xié)會副主席、河南省山水畫藝委會委員、安陽工學院特聘教授、安陽市政協(xié)委員、享受政府津貼的優(yōu)秀專業(yè)技術人才。
秦保家精心創(chuàng)作國畫《滄桑巨變》 五十多年來,他筆耕不輟,以豐富多樣的筆墨,縱情表現(xiàn)山水之美。近年來,其作品參加中國文聯(lián),中國美協(xié)主辦的全國性美展30余次并多次獲獎。先后赴菲律賓、尼日利亞、澳大利亞、日本、法國、埃及、意大利、并隨中國文聯(lián)《中國書畫世界行》到美國洛杉磯、紐約展覽、及中國臺灣、澳門、上海等地舉辦畫展和個人藝術研討會,多幅作品被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天安門城樓、中央軍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全國政協(xié)、國防部、北京軍區(qū)、濟南軍區(qū)、北京衛(wèi)戍區(qū)、總裝備部、國家領導人、中國文字博物館及國內外多家博物館、美術館、畫廊和國際友人所收藏。
秦保家精心創(chuàng)作《紅旗渠頌》作品被中國文字博物館收藏 談及這些藝術成就,秦保家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其實我的國畫水平能發(fā)展到今天這個地步,也得利于工作環(huán)境的支持。最早在劇團做美工時,經常畫布景,后來到文化館有著充足的時間來研習國畫,每天盡情地享受著畫畫給自己帶來的樂趣。為了使自己快速進步,我有意加大學國畫的課時量,并不斷大膽嘗試繪畫新思路,拓寬水墨藝術的知識范圍。為了拓寬思路,在研習古人的基礎上我經常與太行山為伴實地寫生,這不僅僅給了我創(chuàng)作的題材,更是一種情感的寄托,是太行山悠然與散淡、坦然與虛懷、深沉與澹泊的品格,感染著影響著我的創(chuàng)作追求,尤其是在氣浮心躁的城市背景中,我只有與自然的純凈相對接,氣沉丹田,心神松渙,細細品嚼,才能釋然與提升。”
秦保家精心創(chuàng)作國畫《金色太行》 藝術家對生活要有非常敏銳的洞察力,這個就一定要去磨練,有的人他一輩子意識不到這一點,所以他的作品總是在那里徘徊,沒有進步,畫了一輩子,沒有靈氣。也有的人說看著教材書就會畫畫,只要跟著一步一步地做行,結果畫到老也沒有自己的元素。而秦保家先生在藝術創(chuàng)作上,除了有著極高悟性和努力之外,他改變固有的審美習慣,經常以拓展審美領域為基點,對傳統(tǒng)筆墨技術進行現(xiàn)代演繹,廣泛吸收中外文化的綜合養(yǎng)分,總是能找到一個和諧的連接點,能夠表達出一種激越、雄渾、求索的精神境界。
秦保家精心創(chuàng)作國畫《紅旗渠畔》 曾幾何時,“工匠”是社會底層、身份低賤的代表,“匠氣”成為無藝術性的代稱。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工匠”開始獲得應有地位與價值,特別是提升人類生活品質的“工匠精神。”秦保家作為國畫藝術家,對自己筆下的每一幅山水畫作品都要經過多次創(chuàng)作,始終都開創(chuàng)人類美學新境界追求,把生活中的美學世界最精彩的藝術品呈現(xiàn)給大家。比如《林慮攬勝圖卷》百米長卷,著重的突出工匠精神,其意境中表達出那種蒼茫的意象、雄渾的格調、壯闊的境界、粗獷的風度、無限的韻致,充滿震撼力和抒情的內涵,所有看這幅巨作的人都會翹起大拇指表示贊揚。
秦保家精心創(chuàng)作國畫《林慮和風圖》 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中國畫藝委會秘書長、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理論委員會委員、《美術》雜志編委看過其作品后曾這樣評價:“觀秦保家的山水畫長卷《林慮攬勝圖卷》,很為其氣勢的宏大,結構的嚴謹,紀事的生動,筆墨的嫻熟渾厚所打動,與卷首有畫家龍瑞的題詞“太行精神”十分貼切。一個主題是山川形勝,表現(xiàn)太行山造物獨具的氣象,驚心奪目的奇觀美景,令一個主題就是“紅旗渠”這個“人”的主題,二者在畫面上有機的結合,交替出現(xiàn),就像一首樂曲的旋律反復隱顯,人與自然,相互襯托,變化無窮。秦保家能夠潛心藝術,親近自然,胸中丘壑羅列,下筆從容揮寫,長卷中很多畫面精彩生動,我注意到他精于畫水,溪瀑流泉的描繪相當精熟,長卷中部作一大瀑,隨山勢層層傾跌而下,蘇東坡詩句“倒傾蛟室瀉瓊瑰”可用于此,據(jù)說此處有亞洲最高瀑布,大約所畫即此。他觀察描繪得十分生動真實,水霧升騰,如聞轟鳴。主流之外還有旁枝細流匯入,流下山去。就技法的角度來講,秦保家的筆墨功力相當扎實,是數(shù)十年實踐所積累,得山川之助,筆底氤氳天然流露,丘壑渾厚草木華滋,十分難得。”
秦保家精心創(chuàng)作國畫《紅旗渠》 當記者問及秦保家如何看待傳統(tǒng)國畫與現(xiàn)代山水畫融合的藝術發(fā)展時?秦保家說:“文化的發(fā)展既要保持原來的傳統(tǒng),又要大膽突破,這是定理。我比較喜歡傅抱石“筆墨當隨時代”的觀點,時代變了,畫家生活在哪個時代,就要呼吸哪個時代的空氣。我在創(chuàng)作之中,汲取了太行山的質樸與剛健,雄偉與清逸相契合的格調,讓氣脈相通,形成了自己意境深邃,構圖新穎的風格,使太行風光之美,欣然躍于紙上。中國山水畫的精髓在于水墨創(chuàng)造的形神交融、天我合一的意境,不但表現(xiàn)豐富多彩的自然物象,而且由有限的取景來表現(xiàn)對整個宇宙自然的由表及里的認識,或于山水之中寄托對家國鄉(xiāng)土的感情,這種中國人的自然觀和社會審美意識,不僅從側面間接地反映了社會生活,也是區(qū)別于國家和民族繪畫的特色,因為中國山水畫離開了傳統(tǒng)的筆、墨、宣紙,也就難說是中國山水畫了。因此,我認為傳統(tǒng)加創(chuàng)新更有利于中國畫發(fā)展。”
秦保家精心創(chuàng)作國畫《華夏雄風》 工匠精神是什么?是能工巧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追求完美和極致。不像時下世人利在先的功利性,而是默默地、習慣性地、甘于平淡、無為而為盡乎道的精神。秦保家一生繪畫嚴謹,一絲不茍,始終是把畫畫那種工作狀態(tài)甚至演化為生活方式,他植根傳統(tǒng),以工匠的精神練好基本功,繼承傳統(tǒng)再謀求發(fā)展。藝術方可謂當隨時代,然后服務人民,回饋社會,秦保家從藝者幾十年,用生命盡情詮釋著國畫的藝術之美,一直在為藝術獻身,這就是“工匠精神”。
秦保家精心創(chuàng)作國畫《太行豐碑》 秦保家用自己的筆墨精品裝飾著我們的祖國山水,就是因為有這種工匠精神和敬業(yè)精神,對工作的執(zhí)著,對作品的負責態(tài)度,極度注重細節(jié),不斷的追求完美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能把我們的傳統(tǒng)藝術得以發(fā)揚光大,才能把老一輩藝術家們留下來的藝術和智慧得以傳承。責編:賈建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