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關注 名家 行業(yè) 機構 大觀 圖片 視頻

聚焦

旗下欄目: 聚焦 市場 評論 軼聞

神奇的雕塑——記雕塑名家唐亞明

來源:中國藝術資訊網(wǎng) 作者:King 人氣: 發(fā)布時間:2017-11-23

  亞馬遜雨林的一只蝴蝶偶爾振動翅膀,兩周后可能會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這就是所謂的“蝴蝶效應”。而人生最迷人之處,則是這種效應的不可預測性,你不知下一秒會遇見誰,今天做的一件小事會給人生帶來何種際遇,只要走下去,就會有驚喜。

  作為文學愛好者,我平素最愛欣賞藝術作品。雅致幽韻的青瓷、溯源古樸的茶具、浩然正氣的刀劍……這些帶著歲月與智慧氣息的珍品,常讓我得以見到震撼心靈的美。“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對美好事物孜孜不倦地追求,讓我結(jié)識了很多獨具匠心的藝術家。每天翻看朋友圈,欣賞大師們的最新作品,于我而言實為一大樂事。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加了一位雕塑家的微信,就此開啟了我的“蝴蝶效應”之旅。

  此后,我常在朋友圈看見這位雕塑家分享的雕塑作品,每每欣賞都會驚艷于那浮于冰冷物質(zhì)之上,大師所雕刻出的歲月與靈魂之美。

  今年11月13日,大師又更新了一條朋友圈:“感動德高望重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龍先生對我作品的喜愛,謝謝他真誠的留言:‘親愛的唐先生:全心全意感謝您提供我一個完美時刻,這將伴隨我的余生。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龍。’”看到這條消息,我的內(nèi)心幾乎是震驚的:“天吶,我竟然加了一位真正的大師卻渾然未知!”懷著激動的心情,我經(jīng)多方打探才得知,原來大師竟是業(yè)內(nèi)舉足輕重、曾兩度受邀為健在諾貝爾獎得主制作雕像的現(xiàn)代雕塑大家唐亞明先生!作為“神唐塑”的創(chuàng)始人,唐先生以快速記憶雕刻人像的獨門絕技而著稱。更讓人驚奇的是,唐先生與要為之雕像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素未謀面,僅通過照片體會人物神韻,創(chuàng)作時更是脫稿創(chuàng)作,而雕像卻栩栩如生!我不禁為之嘆服!

  此后,我更是時常關注唐亞明先生的動態(tài),沉醉于那些“翩若驚鴻”的“青銅之魂”,也無比感佩他為雕塑藝術全身心付出的努力和艱辛。

  11月16日,我又被一條消息震驚到:那是一篇題為《厲害了!諾獎得主點贊馬鞍山“神唐塑”》的報道,大意是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首位獲得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以色列人Aaron Ciechanover,在看到唐亞明先生為自己制作的青銅塑像時,情不自禁地贊不絕口……

  猛然想起,我曾在此前見過唐先生發(fā)類似的朋友圈,幾番搜檢,終于找到唐先生在給這幾位諾獎得主制作雕像時發(fā)布的朋友圈:

  2017年10月7日03:25:“從有法到無法,跟著感覺走。”

  2017年10月9日22:22:“慢慢感受他們的世界,逐漸再現(xiàn)大咖的風采。”

  2017年10月12日01:22:“凌晨,與知者交流不孤獨!創(chuàng)作進行中……”

  2017年10月12日03:34:“就這樣了,疲勞了,馬上睡覺!”

  2017年10月13日02:54:“通過不同的面相,感受不同的心靈。”

  2017年10月21日10:28:“這批青銅塑像,計劃25號開爐澆鑄,時間非常緊。”

  2017年10月21日17:05:“作品鑄銅進入掛砂階段,耐火材料加石英砂明天只能上四層,6天后上了20多層后就可澆鑄銅水了,預計青銅雕像11月7日出來,澆鑄的效果如何,請朋友們拭目以待。”

  2017年10月21日23:11:“基本完成,表情還需微調(diào)一下。”

  2017年10月23日18:10:“在創(chuàng)作中保持感覺的敏銳很重要!現(xiàn)在這件作品進行最后的調(diào)整。這段時間的連續(xù)作戰(zhàn),有點疲勞,休息一下,今夜把這批作品的神態(tài)全部調(diào)整一下,就基本完成任務了。”

  2017年10月26日07:37:“我與大咖們還沒有見過面,通過照片感受他們的世界,感悟大咖們的精彩人生。‘神唐塑’是否傳神再現(xiàn)了他們……結(jié)果就在下個月銅像與大咖們見面時刻!期待……這種感覺真好!”

  2017年10月27日08:12:“雖然沒有見過他們,我通過圖片的分析及人生成就的了解,慢慢走進他們,感受他們世界的精彩。這些作品是我的雕塑語言,是我對他們理解與感悟的表達。”

  2017年11月7日08:56:“鑄造成功!進行底座找平等精整工作。”

  2017年11月11日11:56上海:“客戶滿意我就開心了!”

  2017年11月11日13:01上海:“照片塑像,作品表現(xiàn)的是我的理解,把兩維的照片轉(zhuǎn)換成三維的雕塑,把握得是否正確,見到真人一起都明白了!”

  2017年11月13日09:57:“感謝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南加州大學人文藝術科學學院院長給我作品的留言:(譯文:非常感謝。十分榮幸可以由才華橫溢的你為我做雕塑。它會被放在我辦公室特殊的位置。希望我可以永遠像雕塑一樣年輕。致敬。史蒂夫)。”

  翻到最后這條朋友圈,讓我驚嘆的是,縱使是身為藝術科學院院長且早已見慣了名家杰作的史蒂夫先生,在見到自己雕塑時亦是對唐先生激賞不已。我想應是作品達到了一種超出他想象的驚喜,相信于唐先生而言這是最大的褒獎。?

  這一刻我仿佛是冥冥之中命運安排的見證人。在僅僅一個月的時間內(nèi),通過朋友圈看到了這幾尊雕像從原始材料到最后賦予靈魂的成品,甚至還見證了他們走向世界,獲得四方稱贊的歷程。

  這一刻,我深刻地感知到雕像的背后竟有如此之多不為人知曉的努力與打磨。所謂千錘百煉,所謂浴火涅槃,在世人面前的呈現(xiàn),只是浩然滄海上的一角冰山。

  懷著深深的敬意,我忍不住提起筆,向唐亞明先生致敬——您通過照片雕塑人物的神韻,我通過朋友圈感知您雕塑的魅力。

  黑格爾曾說:“雕塑,是藝術家把靈魂灌注到石頭里去,使它柔潤起來,活起來了,這樣靈魂就完全滲透到自然的物質(zhì)材料里,服從自己的駕御。”在大師一刀一筆之下,雕像已然有了靈魂。從事雕塑行業(yè)30余年,唐亞明先生獲譽無數(shù),僅透過大師朋友圈多為凌晨后所分享之一隅,便能感知到他對雕塑撲面而來的熱愛與激情。

  正如唐亞明所言:“我還得不斷學習、不斷深入研究,爭取把每一個‘神唐塑’作品都打造成為藝術精品。”接下來,他將致力于 “神唐塑”系列作品的創(chuàng)作,我們期待著唐先生把“神唐塑”打造成中國雕塑的名片,讓“神唐塑”走出中國,走向世界。對此,我祝福著。

  我本愿偷得浮生一趣味,卻不曾想在短短的一個月的時間里見證了包括三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nèi)的五位世界頂尖科學家青銅塑像的誕生,看到了世人所未見的滄海一粟。生命的美好之處,往往蘊藏在一個個“蝴蝶效應”中。那些無處不在而精妙絕倫的“因果”,也許會帶你通往無與倫比的非凡!

  謹以草就拙文向唐亞明先生致敬!

  雕塑名家唐亞明微信:shentangsu

  作者簡介:馬傳輝,80后青年才俊,敬畏文字,致敬匠心。以文字升華作品靈魂,用虔誠弘揚精湛技藝!微信號:kcikek

責任編輯: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