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主題:他的小棉襖—2017年度展 開幕:2017年12月7日16:00 展覽時間:2017年12月7日—2017年12月16日 協(xié)辦機構:仟象映畫 藝術家:柴利劍、柴佩希 地點:作者畫廊AuthorGallery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qū)酒仙橋路2號798藝術區(qū)商務樓北樓一層 媒體支持:雅昌藝術網、新浪當代藝術、在藝、絕對藝術、藝術匯、Hi藝術、藝美中國網 、一點資訊、藝厘米、ArtBanana、國際在線等 早禱的鐘聲突然響了,無數的鐘聲一下子都驚醒了。天又黎明!黑沉沉的危崖后面,看不見的太陽在金色的天空升起。快要倒下來的克利斯朵夫終于到了彼岸。 于是他對孩子說: “咱們到了!唉,你多重啊!孩子,你究竟是誰呢?” 孩子回答說: “我是即將來到的日子! ——《約翰·克里斯朵夫》 今年是作者畫廊“小棉襖”公益項目的第四年了。 項目的緣起是丁丁去拜訪一位女藝術家。女藝術家說,我媽媽也畫畫,畫油畫,她從沒學過,她只是因為喜歡在家里請客人吃飯,客人們走了,她就把桌上杯盤狼藉的狀態(tài)畫下來。丁丁見到了那位媽媽的油畫,“灑脫,自由,孩童般的純粹。”她靈機一動,為什么不把媽媽和女兒的畫放在一起展覽呢?就叫“她和她的小棉襖”。 還有一次丁丁去參觀一位東北藝術家的工作室。工作室位于京郊農村的一個農家小院,丁丁是在和藝術家聊了半個小時以后才注意到院子里那個不聲不響的身影的。院子很小,有一塊很小的菜地。“她弄弄這個弄弄那個,默默地擇菜,默默地掃地,忙碌而孤單。”畫家說,那是他的媽媽,爸爸不在了,媽媽跟他從東北來到北京。“她沒有自己的社交圈,唯一的寄托就是兒子,但兒子每天忙創(chuàng)作,跟她的交流很有限。”她為兒子打理一日三餐,因為兒子患高血壓,她會炒銀杏葉讓兒子泡水喝,她還會炒一種野菜茶,那茶的清香讓丁丁印象深刻。 母愛,從來不必明說。 父愛,也不必明說。即使也再無機會可以明說。 今年展出的是不久前病故的柴利劍和他記掛著的小棉襖柴佩希的作品。 佩希從小在父親的影響和指導下,對繪畫有超出尋常的喜愛和敏感。本次展覽的最終作品是在父親的生前密友小米的指導下完成。 這個展覽很溫暖,佩希,你的爸爸雖己遠去,卻在天上始終關愛著你。他在你心中播下了藝術的種子,陪伴你的成長,讓你的生命中擁有更強大的愛,也讓你把這份愛傳遞出去... 由作者畫廊主辦的《他和他的小棉襖——2017年度展》將于2017年12月7日至2017年12月16日在北京市酒仙橋路2號798藝術區(qū)01商務樓北樓作者畫廊舉辦。此次項目發(fā)起人丁浠文特約仟象映畫簽約藝術家柴利劍攜其女兒柴佩希帶給大家不一樣的藝術體驗。 另本次活動20%的收入將捐贈“北京光愛學校”及河南鞏義“希望之家”,用于購買孩子們的學習用具、過冬物資及改善冬季供暖設施等。 有意收藏的朋友可提前預訂,以藝術之名,讓我們關注公益,關注“小棉襖”系列活動,關注福利院及貧困地區(qū)兒童。 柴利劍作品 柴利劍 Flower I,外框尺寸50x70cm,紙上水彩,2017 柴利劍 Flower II,外框尺寸50x70cm,紙上水彩,2017 柴利劍 Flower V,外框尺寸50x90cm,數碼版畫,2017 柴利劍 Bird B,直徑50cm,數碼版畫,2017 柴利劍 Bird C,直徑50cm,數碼版畫,2017 柴佩希作品 柴佩希 Love, Live & Dream,外框尺寸50x70cm,紙上水彩,2017 柴佩希 Say Hello,外框尺寸50x70cm,紙上水彩,2017 柴佩希 小雨滴,外框尺寸50x70cm,紙上水彩,2017 柴佩希 一天,外框尺寸50x70cm,木刻版畫,2017 柴佩希雛菊,外框尺寸50x70cm,紙上油彩,2017 北京光愛學校簡介: 光愛學校是一所非營利的民間教育慈善機構,由石青華創(chuàng)辦,專門收留來自全國各地的流浪兒童,孤殘兒童,特困兒童。光愛學校從創(chuàng)辦至今已有十余年,共幫助600多個全國各地孤殘流浪兒童,采用以家為實體,吃、住、學為一體的生活教育模式。學校就是孩子們的家,使他們能夠得到保護、受到教育、有病能及時得到救治。通過信息反饋,為孩子尋親,重回親人懷抱;通過職業(yè)技能培訓學習,使其有一技之長,有一定的謀生手段再回歸社會。同時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光愛學校一切物資和支出均由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捐助。 內森·貝爾爺爺的河南鞏義“希望之家”簡介: 這里的孩子們出生的時候就因為殘疾或疾病,被父母遺棄,一個美國的老人內森·貝爾給予了他們新的生命和希望,在這里有關懷有真愛,有超越血液和國際的大愛…但是內森爺爺說“我的年齡越來越老,這幾年歐美經濟不景氣,很多資助都停了”…為了孩子們,老伴和孩子都離他而去,他孤獨地生活在鞏義,生命里只有這些孩子,希望我們的這次活動能讓“鞏義希望之家”讓內森爺爺不再流淚,讓這些孩子們快樂地生活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