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關注 名家 行業(yè) 機構 大觀 圖片 視頻

評論

旗下欄目: 聚焦 市場 評論 軼聞

周積寅:簡評白金堯的花鳥畫

來源:中國藝術資訊網 作者:小龍 人氣: 發(fā)布時間:2019-11-15

虛靜空明 冥合萬化

——簡評白金堯的花鳥畫

白金堯先生來自北方,畫風明顯受到京津畫家的影響,走的是一條傳統(tǒng)正脈的大道。用筆輕靈虛淡中透著渾然不覺的厚重,筆鋒八面而墨漬氤氳,顯示出畫家良好的繪畫悟性和經年訓練的老練與成熟。依我看來,白金堯畫風可以總結出三個特點:古意、清雅、靜氣。

白金堯花鳥畫

白金堯花鳥畫

白金堯花鳥畫

首先,白金堯的花鳥畫是頗具古意的。元代趙孟頫有名言:“作畫貴有古意,若無古意,雖工無益。……”人們常望文生義,以為提倡“古”就是因循守舊、就是循規(guī)蹈矩、就是保守僵化,卻不知中國畫論中所謂的“古”有三個方面的涵義:①泛指有師承、有傳統(tǒng)者。②抗拒流俗、非同一般者。③借古開今者。這才是趙孟頫真正倡導“作畫貴有古意”的真意和本質。以此觀白金堯的花鳥畫,從傳統(tǒng)中汲取營養(yǎng),師承有法,同時別開生面,有了自己一定的面貌,這非?少F。特別是其筆墨上不流俗,不做作,有大手筆的氣魄,對于一個還在成長的中青年寫意花鳥畫家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白金堯花鳥畫

白金堯花鳥畫

白金堯花鳥畫

白金堯花鳥畫

其次,凡看過白金堯花鳥畫的人都有一種直觀印象:清雅。我也有同感,不禁想到楊慎曾言:“清者流麗而不滯濁”。正是在白金堯作品中充溢著空靈淡遠的自然氣息,使得畫面呈現(xiàn)超脫世俗的藝術境界,即有“雅”的文人意趣。從這點來說,白金堯承接了傳統(tǒng)文人畫“以淡為雅”的審美觀,其畫面簡淡清逸,不拘泥形跡的束縛,不矜忤、矯飾外在的精謹臻麗,一切來得樸素自然、平淡天真。正因如此,我們看他的畫,著色不多卻足夠煥燦,通過筆墨靈動多變的軌跡,顯示出筆鋒在紙面上富于韻律節(jié)奏的游走。外在的形質都是服務于筆墨的性情,筆墨的起承轉合、干濕濃淡都在或隱或現(xiàn)中顯示出其對世俗審美取向的一種排斥和滌蕩,所以白金堯的花鳥畫妙處不在精細而在清麗,不在華滋而在雅健,總體來說,其畫貴有“清雅”之氣。

白金堯花鳥畫

白金堯花鳥畫

白金堯花鳥畫

白金堯花鳥畫

最后,我們再談一點白金堯花鳥畫的“靜境”。因為清雅,所以嫻靜,我想這是一幅中國畫,特別是文人畫所孜孜以求的氣息和境界。我們從白金堯花鳥畫中能深切的感受到變轉不停的萬物情態(tài)在畫家“靜觀寂照”中傳遞出一種相對靜止的生動,通俗的講就是“傳神”。花鳥畫的傳神有賴于“靜照”所得之意象。這是因為單憑畫家感官印象,無法把握瞬息萬變的生命活動,需要畫家以敏銳的視角、智慧的心靈和嫻熟的技藝捕捉和表現(xiàn)花鳥世界中的陸離斑駁、紛雜繁復的景象及其內在的生命與活力。因此,在中國畫中,把握“靜”的常理,營造“靜”的意趣,就是在求諸于畫家內心深處過程中,使觀察、體驗到的自然生命節(jié)奏與畫家的心靈節(jié)奏交相感應,意象的景物與心靈迸發(fā)的情感得到交融、滲化,最后形成畫家生命體驗與自然情態(tài)的精神匯聚與凝結,讓觀者也納入到畫者創(chuàng)造的“靜境”中。白金堯的花鳥畫有這種“靜境”,實際上反映了畫家本人創(chuàng)作心態(tài)與日常修養(yǎng)的積累,只有心無雜念、絕塵去俗的畫家才能做到這一點。清代方薰《山靜居畫論》有云:“作畫不能靜,非畫者有不靜,殆畫少靜境耳。”

白金堯花鳥畫

白金堯花鳥畫

白金堯花鳥畫

白金堯花鳥畫

質言之,畫家白金堯是一位具有深厚學養(yǎng)兼具筆墨性靈的優(yōu)秀的花鳥畫家。他在傳統(tǒng)語言中凸顯了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精粹和優(yōu)長,并且把文人畫基因深深的植入自己的花鳥畫中,獲得世人的承認和贊許。以他現(xiàn)在的基礎和成績,我以為他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和企盼,在此我希望他未來的藝術之路走得更加穩(wěn)健扎實,結出累累碩果。

作者:周積寅(南京藝術學院博導、教授)

相關鏈接:

白金堯花鳥畫

白金堯,1966年生,供職于鄭州市文聯(lián)副調研員。現(xiàn)為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文化部華夏文化遺產中國畫院院委,河南省文聯(lián)委員,河南省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河南省書畫院特聘畫家,鄭州市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歷任第九屆、第十屆河南省政協(xié)委員,第十屆、第十一屆民盟鄭州市委副主委,第十三屆鄭州市政協(xié)常委,被評為河南省文聯(lián)系統(tǒng)95、96年度先進工作者。先后在國內外舉辦二十余次個人畫展及聯(lián)展,作品多次入選國家大型美術和書法展并獲獎,被國內外多家機構和個人收藏,出版多部個人美術專著。

責任編輯:小龍